困难。小困难就要比大困难好对付。去年分的口粮那么少,大家各想各的法,挖野菜,捋树皮,摘山果,打荆条籽都想着法儿过来了。可是今年开了大锅灶,谁还再想着去挖野菜捋树皮摘山果打荆条籽,到时候都端盆拿碗有理气长地到灶上来领饭,好像灶上的饭永远也吃不完,好像灶上的饭真就是官饭,不吃白不吃,吃官饭还用操心。错了,乡亲们,豁豁吃鼻涕各人吃各人。是大锅饭,但不是官饭,大锅饭里熬煮着的还是自己的那点口粮,吃完了就把嘴吊起来了。“这是那个缺德没尻眼的家伙想出来的大锅饭,这不是成心糟蹋老百姓吗。”愁的展不开眉的吴根才在心里狠狠地骂起来。
吃大锅饭真的不是个好办法,一吃大锅饭人们就连思想都懒惰了麻木了,就都啥法儿也不想了,就都懒懒地靠在这口大锅上张着嘴等着开饭。这是困难时期呀,都不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日子咋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都他妈的甩手不当家了,真的都不知道现在还是在困难时期里。吴根才还想把卧马沟这些甩开手不再操心的人再狠狠地骂上一通,还没有开口,保管李中原又来了。“队长,你得赶快想法呀,咱库里的那点粮食眼看着就要完了,大锅灶塌伙了这一村人可咋办呀?”“咋办?吃松喝凉水去,我还管得了那么多,都不操心,都当了甩手吃闲饭的人。大锅灶塌了都把嘴吊起来,我也不管毬这事咧。”吴根才还是发着火骂出来。
着急上火解决不了问题,政治队长郭安屯又想出办法来了,郭安屯真的成精了。
郭安屯是在公社开了两天会把办法带回来了。这办法不是他自己想出来,他没有这个能耐。这办法还和大锅灶一样,是外面传进来的宝贵经验。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困难时期,吃大锅饭也不是卧马沟一个村子,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全国都在吃这种共产主义的大锅饭。就是说那里都和卧马沟一样,都面临着相同相似的问题。许多人的处境都和吴根才差不多,吴根才老实厚道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束手无策想不出应对的办法,他没有孙猴子的本领,拔一根腿上的毫毛就变化出无数的粮食。他不能,有人能。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熬淀粉。
政治队长郭安屯在外面参观学习了两天,就带回来熬淀粉的办法。
这里说的淀粉和通常意义上的淀粉不一样,通常人们说的淀粉是从粮食米麦或是红薯土豆里提取出来的很有营养的一种东西,科学一点的说法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物。而政治队长郭安屯带回来的办法熬出来的淀粉却不是这样,它是从玉茭叶,玉茭包衣里熬澄出来的,这种东西不知道能不能也叫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物。反正那时候人们把这东西也叫成淀粉。是淀粉就能吃。
听说政治队长从公社带回来办法,能从玉茭叶玉茭包衣里弄出淀粉,能从玉茭叶玉茭包衣里弄出吃的。人们兴奋起来,这年头能吃的东西就比黄金贵。
人们睁圆瞪大眼睛像看老君炼丹一样,看着政治队长如何从玉茭叶玉茭包衣里弄出淀粉来。队长吴根才当然是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只要能弄出淀粉,只要能弄出来吃的。有了吃的大锅灶就塌不了,人们的嘴就吊不起来,吴根才时时刻刻想的是怎么能让卧马沟的乡亲们吃饱饭。
郭安屯先让一家搬出一口大瓮。这问题好解决,社员群众都有这个觉悟,困难时期,家家的大瓮都是空的,放在家里也是闲着,别说是一个,就是三个两个也愿意往下搬。搬下来让队里熬淀粉对自己有好处,真有的人家就搬滚下来大大小小的好几个瓮。大瓮从坡道上搬滚下来,在场子上高高低低粗粗细细地摆了一大溜,有四五十口。然后郭安屯指挥着社员把全村的玉茭杆子集中到场上,把杆子上的叶子和包皮撕扯下来,在河水里洗干净,分别装进瓮里,再往瓮里倒满水,放一把烧碱,盖上瓮盖,浸泡三天。经过三天的浸泡,在烧碱的作用下,玉茭叶子玉茭包皮上就脱落下一层粘沫状的物质。脱落了粘沫的玉茭叶和玉茭包衣就成了一片网状的纤维,把纤维碎渣捞出去,把瓮里的水轻轻地倒掉,瓮底就澄出一层厚厚的黑糊糊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淀粉。这时候淀粉还不能食用,再在净水里过几遍,把里面的杂质和烧碱残留掏洗干净,晾晒干,就能蒸馍就能吃了。当然蒸馍的时候要往里掺搅一些面粉。
开始的时候先试了几瓮,试出来郭安屯把一盆青泥一样的淀粉端给水仙。水仙疑疑惑惑的舍不得往里掺面,怕把真正的好面粉糟蹋了。“这东西能吃吗?”水仙不放心地问一声。郭安屯就不高兴了,这是他好不容易才从公社学回来的经验,现在多少人都已经在吃这种淀粉馍了,到了你手上就有了问题了,就成毒药了。不等郭安屯把难听的话说出来,吴根才先对水仙说:“试火一锅,费不了多少面,要是能吃,就能解决问题。”水仙就往淀粉里掺搅了一些面,和揉起来。
等这几箅子淀粉馍搭到锅里去的时候,全村人都没有去上工,都定定地等在场上,等着看淀粉馍出锅。灶棚底下的这口蒸馍锅真的就成了老君神仙的炼丹炉,人们盼望着炼出来的是能解
第二十一章02(7/10),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